长期以来,一些年轻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加之受社会上“唯分数论”的影响,片面重视孩子学科类知识的学习,忽视孩子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此导致很多教育问题。针对家庭教育中的有关问题,北京市教委从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在全市全力推进“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即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特征,建立从入园前到高三年级毕业,覆盖各年级(学段)的家长培训课程体系,通过对家长全员全程进行系统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从而形成家校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明确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需要具体的方法和抓手。此次北京市“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可以说是解决家庭教育指导缺失的一个重要举措,能够较好地为家庭教育赋能,为各地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家长培训树立了示范和样板。但作为一项创新性举措,其中一些问题也亟须厘清和解决。
首先,要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建设好家庭教育专家指导队伍。作为全学段的培训方式,北京市率先从幼儿教育培训内容开始无疑是科学有效的,但未来家长是否愿意可持续接受培训,则取决于培训内容的多寡和优劣。同时,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培训专家和指导教师队伍,是让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培训内容优质,培训专家可靠,培训才能持续吸引家长,而不致成为又一阵轻轻掠过的微风。为此,切忌将有关培训内容在线上一放了之,更不能通过幼儿园或学校强迫家长完成有关课程。各地可广泛借鉴近年来民间绘本馆亲子阅读培训的有效方式,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内容和方法,及时回应家长的教育困惑和有关问题,使培训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努力让家长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要注重配套政策支持,坚持家长培训的免费公益属性。据了解,北京市此举出台前,先后通过研制出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系列文件、全面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委员会管理等有效措施,为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还应进一步完善家长培训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家长培训中的联动作用,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并长期坚持家长培训的公益属性,让培训不增加家长负担,不为家长所反感,从而真正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