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2024年书法作品大赛证书下载
关于公布首届“翰墨薪传 书写新时..
关于公布第二届“翰墨薪传 书写新..
“易启读 阅优秀”阅读征文活动获..
关于举办第二届“翰墨薪传 书写新..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关于组织申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关于召开20..
关于做好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关于公布20..
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大赛通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关于组织申报..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详细  
大学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好龙头作用
发布时间:2023/9/19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admin(管理员)  浏览次数:162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性、全局性工程。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为国家强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撑和价值引领。党中央已经在战略层面对教育强国作了重点部署,我们该如何推进教育强国战略?

第一,教育强国必须有一批能自主培养一流人才的高校。大学要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首位,要追求普遍成才,让每名学子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特质。更重要的是,考虑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考虑到科技发展的高速度与高竞争,如何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自主培养一流的卓越拔尖创新人才迫在眉睫,是重中之重。

要加强情怀与信仰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对于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下大力气思考如何能够提升信仰教育的效果。必须保证一支足够数量的、信仰坚定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要保证他们的定期培训、良好待遇以及发展通道。一定要提高马院教师的待遇和科研费用,充分发挥马院教师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要大力深化卓越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四个面向”,优化资源配置,在挖掘拔尖人才、设立卓越创新班、选编优质教材、实行“多导师制”、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多点发力,培养一流人才。积极探索“高中—本科—研究生—博士后”贯通培养,建设跨学段、跨学科课程体系,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质教育。探索在一流学科或者A类学科实行科研经费博士自主招生权赋予机制。扩大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面,推动“区域+行业产业+大学”跨系统协同育人,形成更加紧密的人才协同培养共同体。

第二,教育强国必须有一批可产出一流创新成果的高校。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应用基础研究的生力军,是原创技术的策源地。

在基础研究方面,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围绕国家战略所需和国际科学前沿,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探索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多元投入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加大基础研究稳定性经费投入,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特别要提倡基础研究的独立性和长周期评估,尊重科学家对科研的主导权与创新灵感,营造潜心研究的创新生态。

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必须强调“大需求+大平台+大团队+多学科”的有组织科研。要强化大学与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各个创新主体优势互补,从人类重大需求和生产实际中发现、凝练、解决关键核心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建立健全适应有组织科研的管理、运行、人员聘用、评价方式、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等。

第三,教育强国必须有一批一流师资队伍完备的高校。一流大学要把构建一流教师队伍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要多方筹措资源,多元引进聘用,超常规延揽世界顶尖人才。要探索一流师资选拔办法,完善未来大师和战略科学家发现、培养、激励机制。要营造允许偏科类大师诞生与发展的环境,制定特殊政策,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于人才“潜力股”的青年人才,要大胆引进;对于勇闯科研“无人区”的人才,要敢于支持。要提升吸引卓越人才“回流”的能力,提供事业发展、生活需要全方位支持,形成“近悦远来”的引才用才格局。

第四,教育强国必须有一批可开展一流国际合作的高校。对外开放、融合共通,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要瞄准未来教育共同体建设,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主动融入高水平高等教育组织与联盟,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盟盟合作。要完善全球合作布局,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科技人文交流。要聚焦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主题,深入推进国际协同创新。




上一条:以特色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一条:实施“国优计划”: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