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山东农大坚持“三新三改”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
发布时间:2021-02-05  文章来源:山东省教育厅网站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一、案例主题

坚持“三新三改”,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

二、背景与起因

山东农业大学紧紧围绕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三新三改”,即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化思政工作队伍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管理服务体系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做法与经过

(一)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化思政工作队伍改革

迈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校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辅导员选拔配备、职业发展、管理培养、考评机制等任务目标,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阶段的新要求,用好政策“工具箱”,打好精培“组合拳”。一是全额配备,队伍数量进入新阶段。选齐配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出台专兼职辅导员选聘办法,选聘44名新进党员博士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9名思政工作人员、20名思政课教师、11名在读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师生比1:200足额配备到位。深化领导干部和教授兼任班主任制度,每学年选聘领导干部、专家教授、管理人员担任本科生班级班主任,实现并保持非毕业年级班级全覆盖。二是全面提升,队伍质量进入新阶段。探索构建辅导员“6+1”精培工作法,6个强化能力的举措:建设名师工作室,组建团队、重点攻关;举办素质能力大赛,关注个体、提升素质;开展沙龙活动,交流工作、分享收获;强化业务培训,坚定信念、增长学识;设立研究课题,有的放矢、破解难题;深化四访活动,沟通各方、形成合力。1个媒体展示的平台:开通“山农思政”微信公众号,设立学工微论坛、辅导员手记、战疫手记、新生记等专栏,集中反映各方面工作,队伍的思考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深化队伍培养体制改革,建立校内外实践研修基地,初步形成以“校本培训+实践研修+网络专题+学习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新型培训模式。三是全力激活,队伍能量进入新阶段。出台辅导员管理考核、双向约谈、数据统计和材料报送等制度20余项。开展辅导员绩效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常规工作实绩与应急处突表现相结合,以“德、能、勤、绩、廉”为考核内容,明确民主测评、工作实绩量化考核、加减分项的内容和权重,按照20%的比例评定优秀等级,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发放直接挂钩,有效激发了思政工作队伍的内生动力。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管理服务体系改革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确立了根本原则。学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放管服”改革,将管理服务核心从“事务”向“学生”转移,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成长成才新需求新期待,用好用足用活智慧化手段,打造“精智学工”品牌,提升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突出创新协调理念,搭建“精智服务”平台。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流程再造,全面升级智慧校园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启用学生工作一体化系统,实现新生报到、迎新服务、奖励资助、创新创业、违纪处分、心理教育、毕业生离校等20余个应用模块网上运行,推动学生事务“指尖办”“掌上办”,打通学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力争让“数据跑路”代替“学生跑腿”。2018年10月系统启用运行以来,学生访问量1615.10万人次,服务满意度达94.83%。二是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精智管理”体系。充分挖掘今日校园平台功能,围绕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绿色发展,将学生请假销假、课堂考勤、夜间查寝等搬上“云端”,年均办理学生请销假3.47万例,发起各类考勤3392次,学生签到57.7万余人次。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推进学生管理网络化、精准化、智慧化,建立五级网格员队伍,使用辅导猫做好“五排摸一督导”常态化工作,确保3万余名本科生全员覆盖、不漏一人,落实“一日三检两报告”要求,监测学生健康状况、行动轨迹,摸排返校台账、审批返校申请等,形成了“三线三员”“五抓五全”经验做法,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理念,有力保障了学生健康。三是突出开放共享理念,拓宽“精智教育”阵地。深化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依托易班平台推进“第三课堂”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网络专题和思想动态调研,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学生所急所需所想所盼,结合重要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感恩诚信、新生季、毕业季、“四史”等网络主题教育活动100余项,建立19个校院网络工作站,成立由19名指导教师、200余名舆情监测员、网络评论员、1000余名易班班长组成的网络思政队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拓展教育阵地向网络延伸,实现“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做到哪里”。2017年以来,山农易班不断改革组织体制、激励机制,逐步形成集思想教育、生涯规划、学业指导、日常服务、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师生网络互动社区。荣获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优秀易班学生工作站等荣誉称号。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

学校坚持因时而进、因事而举、因需而新,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向外发力突破体制束缚,向内改革激发制度活力,促进内外双循环,以制度先行,从3个维度推进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构建立德树人工作的新发展格局。一是抓制度建设,做好“废改立”工作。学校每年对立德树人工作原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清理,对缺失制度、新建制度进行全面规划,形成闭环式制度结构,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配套的立德树人工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论证-决策-执行-监督”运行机制,将制度转换为效能。“废改立”相关制度110余项,修订建议条款350余条,健全完善《学生手册》《学生制度汇编》等立德树人关键制度。二是抓评价导向,破除“五唯”痼疾。树立科学的学生评价导向,探索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制定“五育”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要求、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研究开发“五育”过程性评价记录载体,实现评价可视化、全程可追溯。三是抓体制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以立德树人实绩实效为导向,制定出台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现形成本科生疫情防控、教育管理、智慧学工建设、军训与国防教育、学风建设、奖励资助、创新创业、招生就业、队伍建设、工作评价等10个考核项目,明确20项考核要点、38项测评标准的综合考评体系,每年修订完善《学风建设先进单位评选暂行办法》《招生就业先进单位评选暂行办法》《创新创业先进单位评选暂行办法》等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提高评价评选的科学性、导向力和公信力。

四、成效与启示

“三新三改”有力推动了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在体制、队伍、质量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一)立德树人体制日臻完善。学校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和考核评价水平持续提升,内外循环活力充沛、相互促进,立德树人工作迈入新发展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大学生中落地生根,立德树人的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学校蝉联全国文明校园。

(二)立德树人队伍日益壮大。教师队伍中拥有齐鲁最美教师2人,省级辅导员名师(领航)工作室2个,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2人,全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省高校十佳辅导员、优秀辅导员6人,获省级以上荣誉奖励279项。

(三)立德树人质量日渐提高。大学生中涌现出全国“互联网+”大赛金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等一大批“山农榜样”,学校位列《中国大学本科生就业质量排行榜》全国第93位、省属高校首位,2020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42.32%,位列省属高校首位、全国农林高校第4位。

(四)立德树人改革日趋深入。学校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书记刘家义“两个排头兵”“两个更多”要求,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培优计划,不断深化“三新三改”,持续推动立德树人工作模式改革,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培养更多优秀学子,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条: 烟台市教师培养供给改革 地方深度参与 校地协同培养
下一条: 齐鲁工业大学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提升科教融合实效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