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
发布时间:2021-03-06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这是新时代主动回应社会教育关切、家庭教育需求、学校改革要求、学生发展需要的重大政策部署,是逐步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持久性政策导向,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

加强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确保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在城镇化进程中,受办学条件、地理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和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应以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为原则,准确把握不同地区、群体的教育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寻找教育开展的精准路径,推动教育政策精准实施、资源精准投放。

创新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针对我国乡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在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基础上,实施“中心小学”管理制度,采取一所中心小学辐射带动2—4所乡村学校(分校)的办法。在中心小学内部,实行财务、人事、教育教学和教师待遇“四统一”管理,即教育教学统一管理,教师统一配置,教育经费和教育设施设备统一调配,教师福利待遇统一标准,使中心小学成为乡镇学校的管理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和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是弥补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短板的有效手段。完善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网络资源。在中小学教师中深入、系统地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要求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具备必要的教育信息技术素养。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形成符合地方、学校、课堂、学情实际的教育资源运用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的关键所在。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研修、引导、带动、指引作用;建立跟岗学习机制,推进师范生尤其是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实践;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增加培训内容的实际性、前瞻性、针对性,加强教育新理念、新政策等的培训,在专业培训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适度超前,把学校建设融入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之中,科学设置学校布点,留足学校用地,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完善审批程序,严禁不按要求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配套教育设施的居民小区开工建设。实事求是,根据适龄儿童增加和学生流动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原已萎缩的教学点进行恢复,对容纳能力不足的学校进行扩容改造,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改建、扩建、新建一批标准化寄宿制中小学校。

加强省级统筹的力度,虽然市县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主体,但省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科学合理划分省、市、县的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省级政府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集中省域范围的优势资源,保障贫困地区、薄弱环节、弱势群体、特殊学生等的高质量教育需求。省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市县教育资源需求与财政保障水平较低之间的矛盾。通过明确权责清单、制定补助标准、探索政府间平行转移支付、完善政府间帮扶体制机制等方式,建立健全权责清晰、财力匹配、标准科学、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引导省辖市统筹协调所辖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补齐短板、提升质量,有效实现县域范围内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现市域范围内的城乡教育一体化。

在教育公平发展的进程中,建立、完善普惠性和补偿性相结合的政策体系,针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稳步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的倾斜力度,推进教育机会的公平。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倾斜招生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倾斜招生政策的效益。在促进教育机会、教育过程的公平中,逐步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让人人都有通过教育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




上一条: 教育脱贫攻坚 筑基伟大复兴
下一条: 代表通道上的教育之声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