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烟台文旅职院:跨界融通打造“劳动教育+”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7-05  文章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近年来,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立足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坚持以劳动教育为抓手,跨界融合德智体美“四育”,创新契合职业院校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活动,以劳立德、以劳促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探索出一条适应职教特色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劳动教育+思想政治,全员参与培育劳动精神

一是任课教师授道明理。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劳育教师”理念,用系统思维将劳动教育导入课堂教学,开展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劳动教育互嵌式教学,讲思政课必讲劳模精神,讲专业课必讲工匠精神,推进劳动观念与思想道德融合共育、同向同行,让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激发劳动精神,内化价值观念。

二是辅导员实践协同。发挥辅导员在校内劳动实践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院采取网格化形式,将校园划成劳动责任区,由辅导员组织师生开展卫生清扫、绿化管理等工作,让学生在劳动中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辅导员还组织学生开展了非遗手造、环保“趣”集市、星光夜市、跳蚤市场等劳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成熟心智,获得劳动体验感和成就感,为将来踏入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劳育导师榜样引领。邀请“时代楷模”曲建武、齐鲁工匠刘伟、全国技术能手姚海锦、山东省技术能手高飞、全国劳动模范杨德将等10多名劳模工匠进校宣讲。建设学院思政教学实践基地,设置优秀校友事迹展台,组织30多名校友回校作报告,讲述自已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大国工匠、优秀企业家、机关工作者的经历,以榜样力量引领学生热爱劳动、精技强国。

二、劳动教育+技术技能,全过程渗透提升劳动品质

一是严把新生“入口关”,上好习惯养成“三课”。军训第一课。将生活自立、内务整理、卫生习惯作为新生劳动实践第一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劳动入门课。将卫生责任区清扫、教室保洁、宣传栏清洁等作为劳动入门课,实行集体劳动,强化学生的劳动责任意识。职教定位课。带领学生参观校企合作单位和实训中心,让学生明确职业教育定位,了解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与意义,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是强化学生“成长关”,上好劳动素养“三课”。技术技能实践课。探索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开设了百纳电商人才储备班、时光座标影视制作班等定向培养项目,直接参与网点运营、直播带货、影视拍摄等实训项目,上课即实战、毕业即工作。线上劳动实践课。根据果蔬、农作物等生长规律,开发《蔬菜种植》《植树》等校本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网上沉浸式劳动体验,亲手培育蔬菜苗圃,种植核桃、杏树、月季等多种植物的“多娇林”。角色互换体验课。吸收学生参与校园绿化、餐厅服务、图书整理等劳动,以“兼职辅导员”“餐厅配餐员”“图书管理员”等身份,与教职工同工作同交流同提升,在互换角色中增强职业认同感。

三是夯实就业“成才关”,上好踏入社会“三课”。职业生涯规划课。深入分析各个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兴趣测评和个人访谈,让学生发现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引导学生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能力水平评价课。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及时认知不足并进行提升。推进职业资格等级认证,增强学生“一专多能”,为学生拓展成长空间。职场需求适应课。通过职场角色体验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以矛盾和危机化解为剧本,真实演义职场的现实,加深学生对职场认识,尤其是加深对人际关系、劳动品质、劳动态度等方面的认识,引导学生冷静对待职场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和面对竞争。

三、劳动教育+联动互促,全方位提升劳育实效

一是家校社联动,集聚劳育合力。发挥学校劳育主阵地作用,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家长学校,建立了家校、校企联络微信群120多个,采取告家长一封信、企业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家长明白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让企业及时对就业或实习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客观评价,形成了高度一致的劳动教育理念。家庭重在父母劳育启蒙、言传身教,学校重在课程育人、劳育活动,社会重在劳育实践,三方建立经常性沟通机制,互动互补互促,收到1+1+1>3的劳动育人效果。

二是课内课外联动,丰富劳育内涵。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融合,充分发挥所学专业优势,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开展了送文明礼仪进机关、手工墙绘美化乡村、送鲁菜技艺进农(渔)家等活动,打造文旅服务品牌。与之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工作,成立“明天照常营业”咖啡空间、“菱食物语”生活配送等创业品牌,以劳动提升技能,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线上线下联动,营造劳育氛围。积极开展校内师德标兵、劳动模范、劳动标兵等系列评选活动,线上依托学院微信公众号、文旅青年微信公众号、学院官网等新媒体,线下利用宣传栏、墙壁文化、道路文化等载体,对先进典型开展线上线下呼应补充、声像字俱上的立体化宣传,让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上一条: 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增强三全育人合力
下一条: “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