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将劳动教育视为“做”的哲学 ——烟台市牟平区二实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08-28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当年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时,就瞄准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差、学生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等生活能力亟待提高的问题。数年过去,可喜的变化发生了:该校学生百分之百参与家校日常生活劳动,坚持每周洗自己衣服,九成以上的学生至少会做一样饭菜……

这样的良性改变何以发生?据笔者了解,该校并没有高大上的校舍和先进的硬件设施,却做到了将劳动教育视为“做”的哲学,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系统规划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路径,有效破解了劳动教育的实践难题。

强化劳育的价值观培养,让学生认可劳动。劳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更要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该校首先打造“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尊崇劳动。其次,设置“劳模故事宣讲课程”,定期邀请齐鲁工匠、全国劳模入校讲座,读书讲坛定期开展“走近大国工匠”“我劳动我光荣”等宣讲活动。再其次,开展“三百六十行家长讲堂课程”,定期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讲述他们平凡而精彩的劳动故事,让学生自觉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

强化劳育的资源挖掘,让学生丰富体验。实践场地是劳动教育深入推进的坚实载体,开发足够的劳动教育实践场地,才能有效激活劳动教育。一方面,该校努力挖掘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在校内开辟了葫芦园、杏园、田园、中药园等20多块袖珍小菜园。另一方面,在校外开发了五亩地的校外实践田,形成了菜根香传统劳动基地、职业中专职业体验基地等七大校外劳动基地,实现班班有劳动场、处处是实践园。

强化劳育的实践特色,让学生积极实践。劳动教育重在实践,实践内容不丰富,劳动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从2013年开始,该校选择让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要求,让学生把自理自立落到实处,逐步内化为劳动素养。学校还构建了室内洒扫、校园清扫、垃圾分类等50多个校园劳动项目,实现了“时时处处皆劳动”。在校外,学校依托校外基地,让高年级学生走进农田参与春播秋收劳动,开展种花生、拔萝卜、摘葡萄等生产劳动。学校还和幸福敬老院、丰金爱心餐厅形成联谊,在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日,安排学生走进敬老院和老人聊天、表演节目等。

强化劳育的综合评价,让学生看到成长。抓好评价这个“牛鼻子”,能让劳动教育课程更好地落地落实。一是做好劳动综合评价记录,该校开发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评价手册,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激发了学生参与劳动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二是每次劳动课程及时反馈,实现评价跟进,比如反馈劳动过程中的态度问题、纪律问题、合作问题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三是每学期开展劳动成果展评,展示学生创意制作的丰富多彩。学校组成由家长和学生参加的百人评委团进行现场评选,对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培养自理自立、自信自强的人,培养“眼里有活、心里有人”的人,培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有担当、有责任的人……这是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际上,劳动教育的日常化和生活化,能帮助学生把自理自立落到实处,为学生个性发展、素养提升搭建良好平台。




上一条: 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
下一条: 李明调研检查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