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做好职业规划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24-04-24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近日,吸引952万名大学生、3707名就业指导教师参与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上海火热进行。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以立德树人、就业育人为主线,努力打造强化生涯教育的大课堂、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大平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更好地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目标。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职业规划中的真实案例鲜活生动,依托赛事脱颖而出、引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参赛学生的职业规划案例可借鉴、可推广,通过朋辈示范作用,赛事带动和引领了广大学生在赛中学、在看中学、在学中做,唤醒了他们开展职业规划的意识,坚定了他们在各行各业挺膺担当的理想。同时,职业规划大赛设置得比较科学合理,课程教学赛道汇聚了各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先进做法。一线就业指导教师也围绕本土化、校本化课程建设经验等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教学指导情境进行了现场模拟,展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

从效果上看,职业规划大赛为各高校扎实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做了良好示范,促使高校紧密结合国情社情、校情学情,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加大学生实习实践力度,最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乃至实现高质量就业。

校企合作共促就业走深走实,赋能学生职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首届职业规划赛事并非只有大学生和就业指导教师参加,而是吸纳了企业单位参与评比,将职场对于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引入比赛现场,真正促进了人才供需双方的对话与合作。而企业与学校从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项目与创新创业项目共创等多角度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真实的职场,进而及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学校用心铺路搭桥,企业精心选拔培养,校企合作赋能学生职业发展。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的优势地位逐步显现,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增强了职业规划教育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也极大地助力学生尽快找到终身志业。

客观来看,职业规划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乎大学生的职业起步,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高校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要把握好系统化与个性化、本土化与国际化两对关系,从而帮助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具体来说,在系统化与个性化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方面,需要明确学生职业规划是系统化工程,需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即从课堂教学到校外实践、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离校、从学生家长到社会各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活动教学,对学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质量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

在系统化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之外,还应注重服务的个性化。面对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志向的学生群体,高校需要为每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职业咨询,包括一对一的职业规划指导、性格测试、兴趣测评等,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制定适合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与中国文化背景,高校应牢固树立“就业思政”的理念,强化就业育人实效,以扎实的行动打通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职业价值,在时代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在不懈奋斗中尽到自己的责任,让自我成长与强国宏图同频共振。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也显得日益重要。高校不妨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升外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和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建立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和就业机会,让他们具备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让世界听到中国青年的声音。

新时代新征程,大学生及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借助职业规划大赛的东风,交流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与需求,总结积极做法与经验,能极大提升职业规划教育的含金量。各高校多在系统与个性化、本土与国际化两个维度、四个方向上持续发力,把握职业规划的热潮,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全社会共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从长远来看必将助力大学生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增长才干,在与祖国共发展的征途中彰显青年担当。




上一条: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职业院校转型升级
下一条: “行走的思政课”何以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