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山东师范大学:专业赋能,积极服务地方中小学科学劳动教育
发布时间:2024-06-14  文章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山东师范大学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以菏泽市巨野县部分中小学为试点,联合开展中小学科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促进优势资源共享,积极服务地方中小学科学劳动教育。

一、强化科学设计,凝聚合力打造特色课程

学校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定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协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做好中小学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聚焦劳动核心素养,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根据当地特色资源,将家乡人文、自然资源、生物学科知识以及STEAM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创新提出“家乡美”科学劳动教育理念并融入教学改革。扭住课程建设这一关键,组建博士、硕士、本科全覆盖的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深入菏泽市巨野县中小学开展深度调研,摸清底数,为校本课程研发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融合创新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选取当地石榴、牡丹、小麦、玉米4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编写《石榴红了》《牡丹花开》《大国粮食》三本课程教材。教材注重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鼓励学生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强化教材的指导性、辐射性,三本课程教材均已正式出版发行,并在巨野县28所中小学推广使用,受到广泛好评。目前,学校师生正以当地常见的花卉、蔬菜、中药材等为研究对象开展新一阶段科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教材的研发工作,并同步开展相关授课任务。

二、强化落地落实,校地协同提升育人实效

学校延展服务宽度,组织相关专业师生,配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根据教材内容编写教辅材料、设计教学课件,持续推进校本课程有效落地实施。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中小学生成长规律,为6所中小学示范苗圃提供种植建议,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注重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与全面协调发展,从贴近中小学生生活角度出发设计实验、调研、探究活动,打造了适合中小学生多元发展的“自然劳动课堂”。丰富劳动实践路径,拓宽实践场域,在巨野县教育和体育局、共青团统筹协调下,带领当地10余所中小学学生开展植物资源实地调研,制作植物标本、种子画等,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能力。深化校地合作,与地方协同推进科学劳动教育标本馆规划建设工作,推动构建符合地域特色、校情的劳动教育模式。标本馆将通过展现各时期农具、学生采集的常见农作物以及植物全生命周期标本等物品,引导学生了解农耕文化、增强热爱家校的情感,实现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塑造。实践团相关活动、事迹先后被人民网、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宣传报道及转载,总阅读量超100万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三、强化专业指导,多维发力助推师资培训

学校与巨野县人民政府开展密切合作,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指导相结合,着力提升当地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与育人能力。推动劳动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融合贯通、同向同行,组织专家教授开展“好大一棵树”等系列课程思政培训,鼓励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找准思政育人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定位与要求,选派专家、教授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报告等形式,为当地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研发辅导,拓宽劳动教育课程的改革视野,强化教师的理论与技能素养提升。同时,组织优秀师生深入当地中小学,与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磨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丰富完善教学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强化课程育人实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积极探索大中小劳动教育一体化育人模式,组织成立大中小学跨学段劳动教育实践团队,以整体的眼光统筹打造劳动教育的“大课堂”,实现实践教学一体化。此外,学校与巨野县以“树”“花”为媒,陆续签订4项合作协议,持续推动校地双方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齐鲁劳动教育新样态。




上一条: 坐稳科研“冷板凳” 大学要比教师更能沉住气
下一条: 三部门联合发布意见 鼓励和引导高校师生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