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如何让孩子更专注 实现高效学习?
发布时间:2024-09-12  文章来源:中国妇女报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上课走神,小动作不断,做作业时不专心,甚至借查资料之便聊天、打游戏……孩子表面上在听课、在学习,实际上人在曹营心在汉,任凭思绪遨游。

  新学期开学,家长的关注点又集中在了孩子的学习上。而一些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问题令家长头疼不已,以至于控制不住对他们发火,家里“鸡飞狗跳”。

  注意力是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研究表明,它与人的认知能力、动作技能、表征技能、自我控制能力等息息相关,不但会对孩子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影响到其未来的工作成就、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关乎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研究中发现,注意力比智商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最终成就。

  那么,孩子注意力的养成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没有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认识注意力更好地了解孩子

  根据心理学的解释,注意力是指人将心理资源集中在一定的事物或信息上,它是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边玉芳解释说:“人的注意力发展水平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注意力的稳定性,即人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上的时间;二是注意力的广度,即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也称注意的范围;三是注意力的分配,它取决于人同时进行的若干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对活动的熟悉程度等;四是注意力的转移,指人在从事一件事后是否能快速进入下一件事,或在做事被打断后能否很快回归到原来的事情上。”边玉芳进一步说明,注意力的广度,受孩子注意对象的特点和自身经验的影响。孩子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同时,知识经验越丰富,对注意对象越熟悉,注意的广度也越大。

  我们通常说的注意力,在脑科学中被称作“有意注意”。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限,其注意力的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实验表明:通常,两三岁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最多持续两三分钟;四岁的孩子能持续5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岁,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也不超过15分钟,因此,学龄前儿童总给人“坐不住”的感觉;7~10岁的孩子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10~12岁孩子注意力集中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的孩子才可以维持30分钟左右。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邢淑芬表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3~7岁是培养儿童注意力的黄金期。

  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注意力。与以往相比,当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似乎更严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认为,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其一,剖腹产的孩子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挤压,前庭平衡觉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而前庭平衡觉与人体的感统协调、注意能力息息相关。其二,玩具过多会缩短孩子的专注时间,影响注意力。其三,孩子摄入过多饮料,尤其是橙汁类饮料中含有的酒石黄类物质容易引起兴奋,会对注意力造成影响。其四,父母打扰,如孩子玩玩具或看书学习时家长送吃送喝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另外,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培养注意力有章可循

  一个人能够集中注意力,需要经过训练,它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安排合理的注意时长和内容

  孩子维持其注意力时长受大脑发育的影响。对此,边玉芳表示:“家长应根据孩子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出适当要求,超出孩子维持注意力时长的要求,孩子很难达到。家长要理解孩子,避免过度责骂。同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例如,低年级孩子持续学习20分钟后需要休息一会儿。”

  边玉芳特别说明,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易受干扰。心理学研究发现,即使7~10岁的儿童也不能很好地过滤掉那些对当前任务有干扰的刺激,专心于当前的任务。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仍较弱,一心二用较为困难,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同一时间做一件事情,此过程中家长不发出另外的指令,逐渐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

  从兴趣入手 帮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孩子好奇心强,总会提出“为什么”。家长要随时捕捉孩子的兴奋点,激发其学习兴趣。邢淑芬说:“家长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并能引起其学习兴趣的材料,推动孩子不断深入学习。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家长应及时鼓励并引导他积极应对,帮助他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提高孩子的兴趣,培养其注意力。”

  边玉芳认为,生活实例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教材。比如,借助手机短信、上网聊天的形式,让孩子通过打字学习拼音;在学习利率知识时,家长将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告诉孩子,让他决定自己的压岁钱应该如何处理;晚上散步时,问问孩子“为什么月亮有时是圆圆的,有时是弯弯的”;让孩子给别人找错,包括找错别字、计算错误……这些时候,孩子的注意力程度往往是非常高的。

  在边玉芳看来,家长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是培养其注意力的保证。研究表明,疲劳会加速注意力衰退。孩子在高度集中注意力20~35分钟后,开始出现注意力衰退现象,而最初的15分钟注意力衰退的速度最快。另外,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在高度集中注意力40分钟后也需要短暂休息,或者用“无意注意”如看有趣的东西取代。

  边玉芳说:“不同的孩子一天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不同,家长要按照孩子注意力的特点合理安排,提高其学习效率,塑造他的注意力日周期节律。比如,跟孩子一起构想学习计划,制订时间表,哪个时间段学习什么科目,或进行相对有趣的学习任务。一段时间后孩子形成习惯,到了某个时间段,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

  张梅玲表示,家长应尽早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到了中学阶段把孩子的兴趣逐渐转变为志趣和责任,这也是父母的重要责任。

  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给他一个安静、和谐、独处的空间,减少干扰因素,确保他能够看书学习或专心做事。比如,让孩子关起门来自己玩、做手工或写作业,家长不大声喧哗,不制造噪音,关掉电视。空间内要尽量整洁、干净、有条理,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玩具限定在一两种,过多的玩具会破坏孩子游戏的专注度。

  边玉芳提醒,在孩子游戏、活动时,家长不过度关心、问长问短,不催促,给孩子留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应减少唠叨。在孩子认真学习或思考时,家长要避免因不放心而频繁进入房间查看,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孩子专注的时间更短,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次进入状态。

  善始善终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训练孩子的“有意注意”,应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善始善终。在孩子完成后,家长及时表扬,使之养成好习惯。也可以列表格,标明当天要完成的事项,当日事当日毕,让孩子具备目标感。家长还可以提醒孩子每节课前对自己说“我要集中精力听讲,当堂消化”,通过语言强化自己。

  张梅玲认为,注意力与自控力密切相关,父母帮孩子从小形成“等一等”的概念。比如,妈妈去上班,告诉孩子:“等一等,天黑了妈妈就会回来”;出差前跟孩子说:“等一等,妈妈出差,三天后回来。”学会等待是孩子养成自控能力的基础,控制好内部和外部的干扰,才能专注于需要完成的事情。

  对于学习时总有小动作的孩子,张梅玲建议家长在他的书桌上粘贴“管住你的手”的标牌。这种书面告诫能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让孩子自觉控制行为。

  在有限的时间内,孩子往往做事效率高,家长可以跟孩子约定完成一件事的时间。比如,15分钟内拼好七巧板,孩子想完成就必须集中注意力。长时间用这个方法,还能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也可以跟孩子玩“自我约束力”游戏,帮助他增强多种刺激下的自我约束力,而自制力的提高会大大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




上一条: 学历稳步提升 体系不断健全 教师队伍建设量质齐升
下一条: 从家教视角看空牛奶盒热销的得失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