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获得感更充实 支撑发展更有力——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热点问题
发布时间:2024-09-27  文章来源:新华网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双减”政策三年来实施情况如何?调整本科专业设置出于何种考虑?如何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李鑫 摄

  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优质资源广泛共享

  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生资助覆盖全学段,累计达到14亿人次;营养改善计划惠及4.2亿人次……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分享了一组数据。“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更加充实。”他说。

  “双减”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双减”政策自2021年7月出台以后,备受社会关注。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介绍,三年来“双减”工作可概括为“双降双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幅度下降、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下降;自愿参加学校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提升到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推进“双减”目的是“双升”,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王嘉毅说。

  针对社会关注的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问题,王嘉毅表示,一些地区课间时间延长,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有效抓手,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

  教育强国建设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表示,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促进学校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区域内统筹调配、交流轮岗,以教育数字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

  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

  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近期一些高校调整了本科专业,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设置?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发布会上披露,12年来,我国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2.1万个,撤销或停招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1.2万个。今年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空前。

  下一步,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将在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配度上下功夫。

  在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怀进鹏表示,教育部将通过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支持高校更有效发展;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建立有效机制,既要把已有知识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结合,也要把创新成果和产业需求相结合;支持鼓励一批青年教师深入到长周期的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中。

  此外,还要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和能力建设,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学习、来华交流,提升世界重要优秀人才培养和聚集能力。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的沃土。针对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吴岩提出了四项重点工作。

  ——推进职普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开设职业体验、技能类课程,从小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进一步完善职教高考内容与形式,优化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学校的衔接培养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做实“一体”(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强“两翼”(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适配度。

  ——提升办学能力和培养质量。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深化产教融合,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关键要素改革。

  ——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让“一技在手、一生无忧”深入人心。

  卓越工程师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国家战略型人才。怀进鹏透露,最近将召开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我们还将发布中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为世界工程教育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上一条: 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大先生”
下一条: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