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内容修改透露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1-03-13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中,我在审议时提出的关于发展在线教育、规范校外培训、注重终身学习体系的3个建议都被采纳了。”想到这些工作会得到进一步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深感欣慰。

3月12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81处,涉及教育的修改10处。

这些修改,透露出什么信号?记者就此采访了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教授等。

报告修改之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和教育新发展理念

周洪宇研究发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修改,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初心使命,一以贯之。报告内容及修改之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理念。在“‘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部分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段“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后,增加了“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一句,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要求。

二是系统修改,多处体现。将政府工作报告修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的修改呼应,体现出鲜明的全局观、系统观,同时强调谋划与落实的务实态度。

三是强化主题,浓墨重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以服务于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2035年远景规划教育目标,并确定“十四五”期间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主题。主题确定之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了路径——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并进一步细化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此,首先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周洪宇这样理解几个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报告的修改之处都在强化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个主题,也回应了‘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美好期盼。”

四是全面系统,丰富具体。“政府工作报告修改之处体现着我们的政治理念和教育理念,体现着教育规律,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周洪宇发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高等教育、县域高中发展等,政府工作报告与《纲要草案》、预算报告和计划报告都有较多篇幅的修改,从目标计划到实施路径,指向具体且成系统。

三处修改涉及教师,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关键点发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师修改有3处。在“‘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部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后增加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句。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前,增加了“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一句。在“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前增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句。

“这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的修改中,所占分量较重。”周洪宇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都凸显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报告修改体现出对教师的重视,这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致的。”

增加“加强县域高中建设”,事关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部分“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之后,增加了“加强县域高中建设”。张志勇为自己的建议被采纳感到振奋。某县委书记告诉他,“全县中考前500名的学生没有在当地高中读书的,都到市一中或某高中就读,而全市中考前100名的学生能留在县一中就读的这两年最多时只有9名学生,最少的年份只剩下一名学生。”一些县中的教育困境,导致人民群众对当地教育失去信心,千方百计把孩子往市里送,家长也由此离开乡土。

“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人才,只有提高县中教育质量,增加知名高校入学机会,才有可能为县域吸引并留住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大数据中心主任郭丛斌说。随着劳动力外流,地方经济发展势必受阻。“县中教育为教育公平夯实基础,事关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布局,事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张志勇说。

在周洪宇看来,增加“加强县域高中建设”,对于乡村振兴、解决“超级中学”、县中教育困境等问题,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高教两处修改,强调学科结构优化、区域均衡及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部分“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后增加“加强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建设,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两句,着力推动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均衡发展、超前布局、提质升级。

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发展强大,美国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大限制技术向中国转让的力度。我们为什么会被西方“卡脖子”?周洪宇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科专业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前沿、高精专领域,我们的创新人才较少,优势专业学科也不够多,这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也是教育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周洪宇说。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必须发展基础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了,人才结构就会优化,高等教育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区域均衡也是每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不强,人才吸引力较弱,服务当地发展能力有待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近年来,国家已通过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开展省部共建等,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当地发展需要的人才,引领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强劲能量。

增加在线教育和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之后,增加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一句。

周洪宇认为,这一增补是对我国2020年疫情期间广泛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的肯定。在其他国家受疫情冲击无法正常教学的背景下,我国依托教育信息化,通过线上教学,最终顺利实现秋季学期全面复学、1000多万名高中毕业生顺利完成高考的壮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意味着要通过发展在线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推动和促进教育现代化,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周洪宇说。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增加进政府工作报告,在周洪宇看来,这不仅是服务“十四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大局,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在线优势,助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时代命题。他建议,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终身学习促进法,从立法层面对构建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作出总体部署和设计。

增加“规范校外培训”,营造健康教育生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之后,增加了“规范校外培训”一句。

近年来,教育部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已取得积极成效。周洪宇在调研中发现,校外培训“绑架”家长和学校的情况仍未缓解,社会焦虑情绪明显。两会期间,治理校外培训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多位代表委员认为,校外培训乱象已经严重破坏教育生态。

“没有健康的教育生态,就缺少发展高质量教育的环境。”作为“老代表”,周洪宇连续多年建议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今年终于加进去了!”在他看来,这一增补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关切与重视,更是表明了国家“十四五”期间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决心。

周洪宇认为,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之后增补“规范校外培训”更加水到渠成,会让人民群众明确,规范校外培训,治理教育生态环境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行业、社会和家长共同努力。

增加“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凸显总体国家安全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军事部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后增加了“强化全民国防教育”一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周洪宇认为,国防教育不仅是部队的事情,也是学校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

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时刻面对各种风险考验和重大挑战。党和国家不断强调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意义。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再次强调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国防教育很特殊,也很重要。要让学生甚至全体人民有国防的意识,为未来应对各种不测提前做好准备,我认为这既体现了全局意识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也体现了一种底线思维。”周洪宇说。




上一条: 人工智能列为“最高优先级”,高等教育如何担当作为?
下一条: 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开展“2021高考护航行动”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