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学校如何紧跟线上教学发展浪潮
发布时间:2022-06-15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线上教学的推广,看似是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无奈之举,却为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深化创造了契机,加上前沿技术、国家政策的多重因素推动,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组织结构、教学方式等引起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培训赋能”构建混合教学“创新源”

线上教学首先要保证教学效果。然而,线上教学改变了学习环境的基础和条件,学生的不适应明显显露。因此,线上教学需要教师突破教育理念的局限与技术的操作性障碍,科学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流程、新模式。

为此,我们组建“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提升训练营”,以不同主题的学习菜单与内容,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如开展基于希沃平台的专题培训,借高频率使用智能平台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平台使用的熟练度,充分发挥平台优化教学实践的内在潜力;在美篇、微信、QQ空间、腾讯会议等软件支持下完成课堂内外讨论、成果展示等,拓宽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线上教学能否带来真正的教学模式升级转变,归根结底,还需教师创新教学实践形式:一是开展虚实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考哪些技术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及如何通过有效地使用它们提高学习效果;二是在原有教学方式基础上推陈出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应用,如游戏化学习、合作式学习等,以驱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大小班群”无缝对接“学习圈”

课程内容讲了,视频资源、PPT文件也都一个不落地推送给了学生,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依旧不理想,这是很多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困扰。

引起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线上自主学习习惯,无论是课前自学、课中深化还是课后巩固,学生能力都有所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服务就极为重要,即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人需求的学习指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成优质的学习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针对问题,我们的教学设计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规划、学习环境”,并将其称为“线上教学三要素”。三要素的落实中,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如何清晰了解学生个人需求并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大小班群”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微信小组群”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开展协作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线下自主学习和线上组内交流分享,明确学习目标,完成初步知识建构。“QQ班级群”以班级为单位,在QQ家校群推送教学视频,通过情境的创设和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知识探索过程中,学生独立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独立学习。

“家长微课”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库”

当“双减”遇上疫情,线上教学也让家长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学校的“家长微课”搭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桥梁,也成就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协作。线上教学德育部分,家长以孩子关注的热点或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习惯培养、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等。短小(3—10分钟)精彩的视频以微课的形式上传至家委课程部,经家委会审核后再通过学校官网、家长微信群、QQ群转发给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

“家长微课”让非学科课程资源由零散变为系统,由闲置变为实用,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拓展性知识显性化、形象化、课程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模式将打破传统以学校为主体的格局,颠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全方位支持学生的学习参与,连接多种服务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多途径搭建更加完善的线上资源……将线上教学真正融入到常态化教学中,才能适应未来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模式构建势在必行。




上一条: 依法纠正父母失职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令》如何督促家长依法带娃
下一条: 课后服务的师资该如何配置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