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泰安市岱岳区:劳动教育砥砺心智 实践育人助力成长
发布时间:2023-02-09  文章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近年来,岱岳区教体局立足时代发展,推动内涵提升,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下的劳动教育,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协同联动,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强化劳动教育组织实施。各中小学在区教体局的引领下,立足于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成长需要、各科教学的课堂探究与课后实践需要,确立课程纲要,采集内容素材,设计活动方式,以“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为原则编创劳动课程,实现生活劳动的课程化。课程实施过程中,以真实多样的生活劳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自觉意识,优化他们的生活习惯,练就他们的劳动技能。 望岳小学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的“12345”劳动课程育人模式;卧虎山小学编写了《“耕之原”劳动教育》校本教材,依托校内校外资源,开辟了学生劳动教育“第二课堂”;岱岳实验中学开发校本课程《我会做美食》,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会做水饺、菜饼、面条等几种特色食品,让学生在真正的身体力行中,爱劳动、会劳动、善思考、能创造,把课堂和生活紧密结合。2022年,岱岳区被评为泰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岳峰小学高铁校区、卧虎山小学被评为“泰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

二是注重因地制宜,挖潜劳动教育特色资源。全区各中小学通过结合学校实际、文化传统,合理规划布局,开垦校内荒地、闲置地,打造出一块块集教育与种植劳作于一体的活动阵地。岱岳区卧虎山小学的“耕之原”劳动基地,从春播、夏耘到秋收一直洋溢着师生的汗水和喜悦,学校确立了精细管理、丰富多彩的“课程目标”和德才兼备、多元发展的育人目标,并完成了三类课程的整体架构。岳峰小学高铁校区筑牢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劳动教育渗透”和以实践活动为补充的“劳动体验”两大阵地,实现“知”“行”有机融合。学校先后建成“岳峰”农场劳动体验基地,以及以安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体验基地,探索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全区各学校不断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推动“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建品牌,以系列内容促发展”的校内外联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亲历劳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协同联动,丰富劳动教育方式方法。注重密切合作、多方联动,以聚力营造良好劳动教育氛围为目标,构建基地、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各学校通过每学期开展一次劳动周活动,每月设立一个劳动主题,广泛开展以“校园文化设施美化”“校园清洁”等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劳动创造,让学习生活的环境更舒心。把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重点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自助和自我生活管理劳动,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现劳动教育的日常性、连续性和生活化。各学校通过开展“家务劳动我来做”“争当家务小能手”“劳动最光荣,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等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参加家务劳动的意识,体验劳动中的艰辛和欢乐,增进亲子情感,增强感恩之心。强化社会实践劳动,在劳动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街巷、走入养老院,为居民或老人服务,结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参加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不断教育学生在劳动和志愿服务中增强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磨砺劳动技能和生活本领。




上一条: 山东职院实施“四四制”劳动教育模式 着力构建创造性劳动育人体系
下一条: 如何从战略视角抓好高校青年工作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