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强化师德学习教育 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
发布时间:2023-06-08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二级巡视员 江继海

教师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之一,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和育人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队伍,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今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再次强调,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当前,尽管广大教师队伍中违反师德的数量很小,但社会关注度高,容忍度低,社会影响大,一旦出现会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近年来,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作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直以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协作配合,共同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严惩违反师德犯罪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要将“害群之马”清除出教师队伍,并依法进行惩处,对侵害学生的行为必须“零容忍”。近年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的各类违法犯罪,特别是各类违反师德、侵害学生的犯罪,对教师实施的故意杀害、伤害、强奸、猥亵等各类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该判处重刑的坚决依法判处,切实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例如,202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实施多起强奸未成年女学生的被告人张某某死刑案件,张某某就是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向社会进行了公开发布,表明人民法院对违反师德犯罪、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依法严惩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二、织密织细保护法网,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及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都对师德师风问题作出了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加第37条之一,规定了从业禁止制度。2021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第62条,针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规定了终身禁业制度。为保障法律准确实施,有效落实从业禁止制度,净化校园环境,切实保护未成年人,2022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印发《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教职员工实施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犯罪的,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禁止其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即终身不得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截至目前,全国法院已经判处近300名犯罪的教职员工终身从业禁止,媒体和社会公众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三、全面加强协作配合,实现司法与行政无缝衔接

突出人民法院判决与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衔接,所有教职员工犯罪案件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会在法定期限内将裁判文书送达被告人单位以及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犯罪教职员工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可以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理、处分和处罚。符合丧失教师资格或者撤销教师资格情形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收缴其教师资格证书,这就有效避免了有关人员继续“持证上岗”,从司法判决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角度保障了从业禁止制度的有效落实,保障了教师队伍的纯洁,有效搭建起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隔离带”和“防火墙”。例如,2022年底,教育部就曝光了一起刑行衔接的典型案例。某大学教师酒后对女学生图谋不轨,因强奸未遂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后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其开除处分,丧失教师资格,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终身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一如既往支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是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从严惩治违反师德犯罪,特别是对侵害学生的教职员工犯罪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二是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在做好学生普法教育的同时,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法治教育,同时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教职员工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三是以案说法,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惩戒、惩罚违反师德的典型案例和依法保护教师的典型案例,强化对教职员工的警示教育和法治教育,同时依法打击利用网络暴力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的行为。四是积极能动司法,注重抓前端、治未病,通过审判发现总结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有针对性、建设性地推动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完善。

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协作、配合,携手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强化教育引领 涵养高尚师德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叶燊

福建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纲,持续实施师德提纲、培养提质、培训提能、“放管服”提速、结构提优、待遇提升、荣誉提振的“七提行动”,整体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引领,着力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嘱托,切实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来抓。一是坚持思想引领。结合主题教育和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以及古田会议、才溪乡调查等红色资源作为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教师培训基地。二是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教师队伍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坚持制度引领。制定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意见等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出台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二、强化教育培训,着力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学。推进构建全链条的师德教育体系,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全过程。一是加强职前培养。指导师范院校将师德素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建设教师教育联盟,共享师德培育资源,组织师范生参加实习支教、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引导优秀师范生争相从教。二是强化职后培训。明确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必修内容,新教师上岗前师德教育培训不少于15学时,其他在职教师每5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开设“师德大讲堂”,实施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专题研修,实现师德教育全覆盖。三是打造师德教育品牌。在全国率先建成师德博物馆,从师德缘起、师德传承、师德典范、师德建设等方面打造师德教育“综合体”,成为师德师风现场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引导广大教师涵养高尚师德。省级每年确定一项师德教育主题,各地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正面宣传,着力引导广大教师以德施教。大力选树教师正面典型,打造师德示范标杆,激励教师从善如流、潜心育人。一是健全表彰制度。构建“二三四”省级教师表彰体系,即每两年寻访10名左右“最美教师”;每3年评选表彰30名左右省杰出人民教师,评选表彰850名左右省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每4年评选表彰220名左右中小学特级教师。将在闽从教的优秀台湾教师纳入评选范围,已有2名台湾教师获省杰出人民教师荣誉。二是树立师德楷模。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深入挖掘选树在教书育人、办学治校、脱贫攻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代表,涌现出“感动中国人物”林占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潘懋元、“全国最美教师”陈炜等一批师德楷模。三是讲好师德故事。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正面宣传,组织拍摄《闽师大道》《点草成金》等影视作品,编演话剧《遥望海天月》等舞台作品,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八闽楷模”发布仪式,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推出“最美教师”系列报道,热播剧《山海情》中以林占熺教授为原型的角色深入人心,近年来福建教师队伍美誉度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和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本次会议要求,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加快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抓实抓严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凝心聚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陈延良

黑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教育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行动部署,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教育、惩防、引导”工作体系,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现将有关做法汇报如下。

一、坚持“三个第一”,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

一是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任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经常看望慰问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教师代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谋划,高位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省教育厅连续5年开展专项整治,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对地市履行教育责任评价、高校政治生态建设考核及“增值性评价”指标体系,发挥“指挥棒”“风向标”作用,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二是坚持把锻造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第一责任。建立省级引领、分级分层的师德师风轮训制度,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明确省、市、县、校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签订校长履职责任书、教师和家长“双承诺”书,公布各级教育部门举报电话,加强社会监督。13个市地通过工作部署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多点发力下好教师队伍建设“一盘棋”。

三是坚持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试点探索实施量化考核机制,启动研制高校及中小学师德师风考核指导性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纳入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发挥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等多元主体评价作用,给每位教师评级、打分,作为业绩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师德师风评价由虚向实转变。

二、突出立规立德,让广大教师恪守底线红线

一是建立完善“四级通报制度”。省、市、县、校多方联动,省级层面每半年在全省教育系统内部通报一次典型违规案例,推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围绕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市地和县区教育局不定期通报本地教师违法违纪违规案例。2022年以来,全省查处违规违纪中小学教师157人,省级共通报10起典型案例。

二是建立完善“问题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定期报告制度,各市地每季度向省教育厅上报本地教师违纪查处情况,省教育厅按要求定期向教育部报告情况。对涉及家校纠纷、存在舆情风险的情况,要求各地各校随时获悉、随时报告。今年以来,接到并妥善处置涉舆情隐患报告及事件5起,最大程度化解风险。

三是建立完善“从教禁止制度”。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关口前移,对严重违法违纪的教师严肃追责,撤销教师资格并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2020年以来,全省共撤销教师资格24人。严格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把牢“入口关”,确保将在禁止名单上的人员拒之于教师队伍之外。

三、营造浓厚氛围,凝聚教师队伍建设强大合力

一是强化正向引领。制度化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共上一堂思政课”,每年举办全省师德典型事迹报告会、巡回宣讲会,评选全省师德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市地、县区开展“四有”好老师评选,大力宣扬师德榜样,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争做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

二是加强正面宣传。开展“龙江师魂”传播行动,与中央、省级媒体共同谋划,深度挖掘和讲述龙江教师好故事,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一线教师光辉事迹呈现给社会,减少和对冲社会上对教育不公平、不合理的批评和噪音。今年黑龙江向社会推介18期优秀教师典型事迹,生动、立体地展示龙江教师的时代风采,带动地方媒体和校园媒体广泛宣传,如,牡丹江市推出“每周一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推出“师者”“大先生说”等融媒体作品,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三是树立正确导向。坚持把全面从严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严肃治理师德突出问题。在加大违规惩治的同时,注重从正向激励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权利保护,依法保障教师履行职责,切实维护教师职业尊严,用“两只手”托起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2022年以来,我省违规违纪教师数量大幅减少,2022较2021年减少21%,降幅最大的地市减少了40%。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龙江实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三重维度全面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培景

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中国农业大学始终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强化政治引领,改革考核评价,深化教育培训,以新思想领航定向,以铸师魂固本培元,以严师风立言立行,以树师表引领风尚,持续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师风养成,不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强化政治引领,树立师德师风第一标准鲜明导向

一是建立健全引进人才政治把关长效机制。学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规定,院系党组织负责对应聘人员进行背景调查、风险评估、意识形态与思想品行考察,院系党政联席会确定推荐人选;学校人才工作专门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师德师风、思想政治品德的审查;组织部门在引进人才的党员身份认定、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等方面开展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政治引领工作体系。学校每年举办新教师入职仪式,党委书记、校长为新教师讲授“师德第一课”。组织实施《青年教师育人能力培训方案》,强化入职关键环节的师德教育,将完成师德师风培训作为新教师获得主讲课程资格的前置条件。认真开办教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高尚、育人能力精湛、业务水平高超的青年教师骨干。持续开展教师实践锻炼,以参观考察、社会调研、农事体验等形式,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解民生、治学问,厚植“三农”情怀。

二、着力改革考核评价,确保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地见效

一是优化以德为先、教学为要的评价体系。坚持将政治立场和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晋升聘任、考核管理、评奖评优等的首要标准,压实基层党组织对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道德等情况的审查。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职称晋升业绩条款中的前置性必要条件,提高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的比重,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坚持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师德考核优秀是年度考核优秀的必要条件,对教师师德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对师德师风问题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完善人才项目遴选推荐中师德师风把关机制。院系党组织对推荐人选的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道德等情况进行审查并出具明确意见。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组织部、人事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等部门协同对推荐人选的廉洁自律、师德师风、政治思想、遵规守纪、学术诚信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对人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综合考察把关。

三、着力深化教育培训,推动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入脑入心

一是坚持榜样示范,树立良好师德风尚。深入挖掘学校红色文化,编辑出版《念兹在兹》《玉汝于成》《初心弥坚》等系列图书,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师德涵养的鲜活素材。注重宣传学校“曲周精神”和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和教书育人中的动人故事,引导教师传承前辈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连续举办立德树人论坛,邀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教学名师、一线教师等优秀代表讲述教书育人故事和感悟,营造全体教师学师德、讲师德、树师德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久久为功,常态化推进师德教育培训。大力推进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化、品牌化建设,学校定期举办“求是论坛”,各院系打造“一院一品牌”理论学习平台。将教师党支部作为师德建设工作站,每年修订《师德专题教育学习手册》和《教师手册》,作为教师党支部开展日常教育的重要资料。通过举办课程思政主题培训会、工作坊、成果交流会、示范课程观摩学习会等形式,帮助教师学习掌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方法和路径。充分利用新导师培训会、学院教师大会、党支部日常理论学习会、教师座谈会等不同途径,学习宣传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将师德师风标准要求和底线红线融入其中,确保全员覆盖,入脑入心。

下一步,中国农业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务实有力的行动举措,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肩负“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责任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用师德师风硬约束提升立德树人软实力

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覃正杰

重庆医科大学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形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用师德师风硬约束提升立德树人软实力。

一、坚持系统思维,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我校坚持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着力构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一是强化领导体制建设。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转化为加强师德师风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效能,加强党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校师德师风的总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增设党委教师工作部,设立师德师风建设科,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范围。二是不断完善工作格局。着眼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大工作格局,统筹协调好职能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工作,注重发挥院系党组织和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表率,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样板支部5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三是重塑监督评价机制。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督体系,对师德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克服“五唯”倾向,搭建多种成才路径,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业绩观。设立“师德先进个人”等奖项,激励教师教书育人,涌现出多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教师先进典型。四是构建完备制度体系。坚持“高线引领”与“底线坚守”相结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制度10余个,定期编印《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典型案例警示录》等配套资料,从行为准则、岗位职责等不同角度提出师德师风标准的全方位要求。

二、坚持党建统领,压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作为重庆市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试点高校之一,学校强化党建统领师德师风问题管控,全流程全周期压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一是扛稳党委政治责任。学校党委坚决履行师德师风建设政治责任,树牢“问题发现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的理念,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查找党建方面的原因。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亲自抓部署、抓协调、抓推动、抓典型、抓查处、抓考核。分管师德师风工作的校领导履行具体责任,其他校领导履行“一岗双责”。二是压实院系主体责任。强化校院协同,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学院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纳入二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考核指标体系,纳入“七张高分报表”,纳入学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三是强化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成长全过程,强调职能部门间的多跨协同和数据共享,推动党委教师工作部与纪检、巡察、组织、宣传、教务、科研、工会等部门协同治理,压实师德师风管理的工作责任。四是唤醒教师个人责任。坚持教育培养与自我修养辩证统一,强调教师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注重用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来塑造教师的师德师魂,一体弘扬根植于重医血脉的“红岩精神”“西迁精神”和“抗疫精神”,引导教师加强生成性学习,激发涵养内生动力,将党的精神谱系融入教师职业道德、个人品德。

三、坚持多跨协同,加强学术不端与师德师风违规共享联动处理。学校建立师德师风处理与其他处理的衔接机制,形成师德师风违规行为监测、核查、处理、申诉、通报、归档、运用完整闭环。一是建立教师奖惩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学术不端、党纪处分、行政处分和教学事故等负面清单,统一纳入师德师风问题“蓄水池”,纳入“八张问题清单”,形成教师奖惩信息数据库,实行定期整改、闭环管理,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复盘,举一反三。二是建立违规共享联动处理机制。建立教学事故、学术不端等惩处归口部门定期报送、定期研判制度,强调协同治理。教师因学术不端等原因受到惩戒的,师德师风惩处机制及时响应,联动处理,形成叠加效应。三是建立反馈申诉制度。加强与被惩处人的沟通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制定《教职工申诉处理办法》,保护教职工的申诉权,确保实体处理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师德师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重在长效机制。重庆医科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本次大会精神,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一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下一条: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