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加强教材建设 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3-08-10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加强教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为新时代教材建设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教材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教育教学的基本载体、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与时俱进,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从政治高度看教材建设,切实把准政治方向

尺寸课本,国之大事。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是关涉国家未来的大事,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中肩负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使命。

要充分落实党和国家意志。教材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学生的理想信仰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教材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民族复兴信心。这就要求在教材建设方面,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教材,坚决守好教材意识形态阵地,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要充分适应党和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面对当前十分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紧密对接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更新升级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要充分体现国家和民族风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是教材编写的重要内容,是育人育才的精神食粮,有着本源性、根基性的价值。教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传播的主要媒介,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要立足国家现实,体现中国风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教材;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国家认同、民族团结、爱党爱国等价值观念。

坚持从本质属性看教材建设,切实增强育人价值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树立什么样的教材编写理念,依据什么教育内容编写教材,选择何种知识进入教材等问题,直接关系教材质量的提高和育人功能的发挥。对于如何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不断提升教材的育人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充分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全国教育大会明确了“五育”的地位,正式构建起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框架。教材建设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材的综合育人功能。

要充分尊重教育基本规律。教材质量直接决定育人质量。不断提高教材质量,打造精品教材,一直是教材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否尊重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判断教材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准。教材要担负起支撑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功能,就要基于青少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紧跟知识更新步伐,不断增强教材的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适宜性、有效性,把系统、抽象、复杂、学术性强的学科内容转化为丰富多彩、循序渐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学科知识体系,把科学知识、先进理念、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使青少年学知识、长才干,增智慧、明事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要充分体现人类文化成果。教育的本质是文明的承继、文化的传承。因此,教材既要体现民族文化、中国风格,又要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明成果的创新。教材建设既有规范严格的标准体系,又有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广泛吸纳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科技创新成果。教材出版者如果没有开放的世界眼光,如果不能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营养要素,也就难以真正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精神母乳”,也很难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的一流人才。

坚持从初心使命看教材建设,切实提高出版质量

加强教材建设,出版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出版人作为教材建设诸多要素和资源的组织者,必须牢牢扛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不断加强教材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使命感,全方位加强教材建设,全面落实到教材编、校、印、审、用、修等各环节,努力编写出真正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品质教材。

要不断深化对教材建设规律的认识。教材的编辑出版是极为严肃的事情,更是专业的科学问题、教育问题,需要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规律、人的成长规律、课程建设规律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已开始进入轻识记、重素养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认识,更好地把握价值导向、素养导向、兴趣导向、创新导向,确保教材建设始终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同时,要坚持教材多样化。教材多样化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形式上落实国家意志和主流价值观,也可以较好地满足和适应全国各地文化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要不断提升教材建设能力和水平。加强教材建设,打造精品教材,需要强烈的工匠精神。如果我们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着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要坚持用真理说服人,增强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要坚持提升业务能力、编写水平,提升教材的编校质量;要坚持创新精神,实现内容、体例和教材呈现方式的创新;要站稳学生立场,以学生的现实状态和发展需要为教材编写的起点和出发点,提升教材的亲和力、吸引力;要贴近生活经验,将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扎根在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当中,特别要加强与学生日常经验、社会生活、思想实际的联系;要聚焦学会学习,引导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要面向数字化社会和智能时代,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建设,加强立体化资源建设,用新科技为教材赋能。

要不断提升教材的治理现代化。教材建设和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稍不留心就会出现问题,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要坚决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实现教材治理体系现代化,就要以规范制度为支撑,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建立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版单位、学校和社会多元主体协同的教材管理体系。同时,要建立系统完备的教材制度体系,把教材编写、审查、出版、选用、评价等各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实现全流程监管,全过程管理。




上一条: 坚定教育强国建设的自信自觉
下一条: 建强学校育人主阵地 全面巩固提升“双减”成果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