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发挥研究型大学优势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发布时间:2023-08-14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命题下,根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体战略安排,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统筹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这个龙头能不能更高地抬起来,关键在于战略性研究型大学。

第一,把握方位,从三个维度看成就、找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一是从发展“高度”看,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整体进入普及化阶段,越来越多高校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但在世界顶尖的高校中占比还比较低。二是从挑战“梯度”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是一个“陡梯度”,特别是顶尖人才自主培养、重大创新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亟待更大突破。三是从未来“跨度”看,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时间紧迫,高等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的系统跃升存在“大跨度”,将若干“点”的局部量变,累积为“整体”系统质变,集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有先行先试、脱胎换骨的硬招。

第二,龙头引领,以战略性研究型大学开新路、冲新高。战略性研究型大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使命引领,是高等教育的龙头先导。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教育创新”,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突出的战略性、牵动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具有更大的支撑力、贡献力。二是特色鲜明,是承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典型标识。依托制度优势,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世界经验,打破自我路径依赖,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模式。三是比较优势,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支点。能够在“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上,更加充分发挥战略性研究型大学群体比较优势,更加有效释放多元创新主体协同的“倍增效应”。四是因应变革,是在新赛道赶超的历史良机。在形势复杂多变、科技新知融合涌现、发展日益呈现非线性加速的背景下,新赛道呈现更多可能,要有“勇闯新路”追求卓越的共识,有“极限思维”应对挑战的准备,有“超越常规”争夺全球顶尖人才的先手棋,有“自我革命”推进改革创新的举措,引领教学科研范式变革、组织模式变革、发展方式变革。

第三,改革攻坚,以战略性研究型大学破难题、开新局。一是推动教育理念的重塑性创新,在有组织自主培养战略性人才上率先破局。当前人才供需矛盾凸显了拔尖、实用的“两头短板”,战略性研究型大学要聚焦拔尖“强基础”,破除短视功利问题,推进强基计划、拔尖计划升级,推进本科大类招生“学域”培养。要聚焦创新“强思维”,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加强力量统筹和资源共享,分类组织、高效开展高阶思维课程、教材、师资建设,同时鼓励大学按照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实践。要聚焦融合“强交叉”,更好发挥国家学科专业目录的宏观规范指导作用,进一步赋予大学相对灵活的学科专业建设调整自主权。二是推动融合融汇创新,在有组织打造创新共同体上引领突破。战略性研究型大学要主动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国家实验室体系,强化科研力量的组织化和集成度,有力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建议赋予大学在知识产权等资产处置上以更大自主权,使大学能够更顺畅与其他创新主体开展协同,互利共赢,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完善大学治理,以先行先试带动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议在新一轮高教综合改革中,以战略性研究型大学探索为突破口,坚持顶层设计和系统探索相结合,放管相济,系统设计“政策包”,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强化规模总量和整体结构调控,强化大学办学质量水平综合评估;在学科专业建设调整、招生培养结构调整、资产购置及处置、基本建设等方面,赋予高校更大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大学特色发展的活力。




上一条: 建强学校育人主阵地 全面巩固提升“双减”成果
下一条: 理念深入人心 实践任重道远 ——从成都大运会看体教融合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