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学校用品展示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
香港亚洲青年协会会长黄喜润一行到...
墨韵流芳 薪火相传——《弘贤新篇...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推动学校文化建...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5年下...
“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教师节...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书法教育专业...
AI运动健康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召...
关于举办“桃李满天下 展艺谢师恩...
“开明健康 食品安全”——202...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易启读,阅优...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校企合作“一头热”变成“两头甜”
发布时间:2024-08-20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教育启新程 改革再深化

“将近两万平方米的土地,都是市政府按教育用地给提供的,税收上还给我们抵扣了近1/3的教育费附加。好政策一出,干起活儿来我们更起劲了。”提起山东潍坊以“财政+金融+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推动校企合作的举措,当地知名企业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管理部总经理魏文滨兴奋地说。

近年来,潍坊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先行先试,从金融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保障、信用激励等方面入手,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为校企合作注入动力。

打好政策“组合拳”

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产业链“人才吃不饱”是常态;另一方面,人才链受困于“合适的工作机会少”。

“企业每年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人力成本来进行职业院校毕业生岗前技能再培养,但是最终学生留在该企业工作的意愿可能没那么高,许多成本都‘打水漂’了。”魏文滨介绍,以前每年从学校招聘大概2000名毕业生,但是留存率不足50%。

“教育的公益性和企业的营利性特征,造成校企双方在各自身份、关系的认知上处于供需分离状态。”潍坊市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田元训分析,这导致企业的合作意愿不高,“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还存在。

如何才能打消企业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为了解决这一核心问题,2023年,山东出台组合式激励政策,将“碎片化”的产教融合激励政策有机整合,融成一张“明白纸”。其中,“财政+金融+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可谓“点睛之笔”。

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政策先行,即政策鼓励银行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紧跟,产教融合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土地政策保障,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教育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信用政策兜底,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对评价结果好的企业,在例行检查、专项抽查中减少检查频次,在上市融资、政府资金支持、产业扶持政策、评优表彰、政务事项办理等方面予以优先或便利。

“整体上看,措施从企业需求出发,全面深入为企业在各方面拓展政策空间,大大提升企业的政策享受范围。同时,这也是下达给相关政府部门的‘任务清单’,各级政府部门在促进产教融合方面有据可依、有的放矢。”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秘书长郭庆志说。

深化合作促融合

“进入车间后,学生才会有更真切的感受,他会闻到车间的气味,接触到企业的工程师,感受到现场管理的真实情况。”歌尔公司校企合作总监刘永介绍,有了校企合作新场地之后,学生实践更方便了。

新场地由何而来?近年来,潍坊先后出台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企业培育、细化落实产教融合激励政策等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10余个。

2023年,税收方面,潍坊为28户次产教融合型企业抵免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1665万余元;土地方面,为4个职教类项目解决土地指标724亩;财政方面,2022年度拨付产业学院奖补资金486万元,撬动社会资金近亿元;金融方面,引导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多元化融资品种,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等提供信贷支持,近3年发行专项债券12亿元,支持潍坊职业学院新校区和“双高”校建设。

“在哪儿培养”的问题迎刃而解,企业积极性大大增加。在歌尔匠造培训中心,超过600台(套)紧跟产业前沿的精密仪器、非标自动化设备正在运行中,近百名企业工程师讲师专职授课,80余部企业实训教材深入讲解,学生们认真地进行设备的拆装、调试、编程等实训操作。

自2018年起,歌尔公司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等15所院校,开启匠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潍柴控股集团与学校共同探索出“1.5+1+0.5”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就业意愿强、技术技能熟练,实现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胜任”。

5年前,李焕玲考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经过双向选择,进入“匠造班”学习,入学第一年以校内基础知识为主、企业实操训练为辅,第二年则转入歌尔匠造培训中心学习。“在这里,我能跟着企业老师系统地提升岗位操作技能,为第三年进企业实习打下基础。”李焕玲说。作为“匠造班”毕业的高职生,她在入职歌尔后享受与本科生相同的薪资待遇。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歌尔匠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已经是企业优秀且稳定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来源。”刘永介绍。

此外,潍坊还通过省市共建的潍坊市产教融合研究院,上线产教融合公益服务平台,服务省内150多所职业院校、2700多家企业,助力247个合作项目高质量发展,成为引领区域产教融合的高端智库平台。

对接产业引“活水”

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实训基地,记者第一眼便看见大厅里摆放着一台智能“试衣镜”。站在特定位置,机器立刻自动识别身高、体重、三围等参数,并展示出不同款式、花色的服装效果。此刻的实训室里,学生正专心进行着裁剪工作。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专任教师张善阳依托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群科研成果,离岗创办潍坊尚德服饰有限公司。公司落户学院纺织服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教学、研发、生产、创新创业融为一体,构建起“产学研创”空间一体化布局。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将地方产业和学校优势专业结合,把企业岗位需求巧妙地融入教学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将企业的资源转化为办学的宝贵财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刘福玉表示:“与海尔集团、歌尔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不仅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技能错配’问题,更是创新性地引入德国AHK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目前,潍坊各职业院校与20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潍柴、歌尔等32家企业成为山东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歌尔成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现代产业学院80余个,布局200个骨干专业,重点建设100个特色品牌专业等,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十强”产业,通过系列政策支持和实际保障,推动企业和院校深化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合作。

近年来,潍坊市抢抓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国家级试验区、省级示范区建设机遇,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办学主体多元、育人机制创新、现代治理保障”的创新发展之路,年均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8万余名。“工匠之城”雏形初现,为潍坊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潍坊的职业教育发展依产业而兴,产业发展因职业教育而强,产教始终同向而行、相互促进,在长期的改革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融合协同的密切关系。”田元训说。




上一条: 推动劳动教育创新 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基础
下一条: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
常用链接: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2605
Email:jyfzcjh@163.com
鲁ICP备202201458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2920号;